楼房为什么不被雷击(这么多高层怎么都没有避雷针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1:11:53    

避雷针,又名防雷针、接闪杆,是用来保护建筑物、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。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杆,用符合规格的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接地网连接起来。

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,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,再通过铺设的导线将雷电引向接地网,将雷电流引入大地,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。

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,在国标GB50057-2010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中,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,而代之以“接闪杆”。接闪杆与接闪带、接闪线、接闪网、用以接闪的金属屋面、金属构件等,统称为接闪器;接闪器和引下线、接地装置共同组成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,用以避免或减少闪电击中建筑物(构筑物)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损害和人身伤亡。

传统避雷针

为什么将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呢?

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,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。避雷针刚刚出现在中国时,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,所以称其为避雷针。但事实上,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,而是引雷上身,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,将雷电流引入地下,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,但总的来说,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最为贴切。

建筑物如果安装了接闪器但是没有接地或者接地效果不好的话,在接闪时反倒会对建筑物或其中的人员造成更大的损害,相比没有安装接闪器的建筑物反倒更加不安全。2007年发生在重庆开县的雷击事故,就是因为该教室屋顶是由钢筋水泥板构成,其中的钢筋没有良好接地,在打雷时发生接闪,无处泄放,从而通过教室的屋顶和墙壁对室内人员进行放电,造成教室里的小学生七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惨烈事故。

为什么现在建筑物看不到避雷针了?

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广泛应用,建筑物上的传统避雷针一般被“笼式避雷网”所代替。“笼式避雷网”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和接地体,把建筑物内的钢筋通过焊接连为一体,建筑物周围的电磁脉冲场会大大减弱,对建筑物包括其内的弱电设备都起到保护作用。

楼顶的避雷带将建筑物内的钢筋都连接起来

  “笼式避雷网”比传统的避雷针有了更多的优点,是现代建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避雷技术。最新的奥运场馆基本上也采用了“笼式避雷网”。以鸟巢为例,防雷设计巧妙地利用鸟巢巨大的金属屋面板充当接闪器。因此,鸟巢的接闪器是一个巨大的“避雷面”,而它所有的“钢筋铁骨”则构成了一个笼式避雷网。这个巨大的笼子保护着鸟巢,当雷电到来时,电流会顺着一根根钢筋和一块块钢板连成的“高速公路”,迅速导入地面。

  除了直接的雷击之外,近年来,高精尖设备受雷击的事故日益增多,因为其内部的电子设备耐压很低,非常怕感应雷(即雷云对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、在线产生的雷电脉冲,会威胁到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器设备的安全)。因此,感应雷成为现代防雷的重点。采取的措施是建筑物内各种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,以及安全的距离,并且根据各种线路的情况安装相应的避雷器或采取屏蔽措施。比如,在有些公共建筑里,采暖设备、给排水管道上都另外连着一根铜线;计算器房或语音室的地板都采用了特殊的地板材料。这些都是为了防雷而设置的。